上海高级律师杨春宝主持的网站群: 法律桥[导航] :: 会见律师网 :: 投资并购律师[导航] :: 创业与法律 :: 律师博客[导航] :: 法律论坛[导航] :: 法律网址[导航] :: Law Bridge [导航]
聘请专业律师直达快车: 法律顾问 :: 公司法律师 :: 投资律师 :: 房地产律师 :: 知识产权律师 :: 电信网络律师 :: 聘请律师热线:13901826830(杨春宝高级律师,咨询勿扰)
上海投资并购律师 法律桥(LawBridge.org)---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法律网站 ENGLISH
收藏本站
公司法首页
法律法规
案例精选
合同文本
法律问答
法律研究
服务动态
聘请律师
法律咨询
招商投资
法律搜索
最新法律法规
推荐法律法规
热门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专题文章
法律桥(LawBridge.org)---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法律网站 法律桥(LawBridge.org)---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法律网站
您的位置:上海律师法律桥>>法律法规>>公司企业法>>财税管理>>文章内容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

颁布机关:国家税务总局 来自:公司投资律师 时间:2009-8-24 11:53:19
您是本文第 位阅读者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若需聘请投资、并购律师,请立即致电杨春宝高级律师:1390 182 6830(咨询勿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统称国内法律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收安排,以下统称收协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发生纳义务的非居民需要享受收协定待遇的,适用本办法,收协定国际运输条款规定的待遇除外。
  本办法所称收协定待遇是指按照收协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按照国内法律规定应该履行的纳义务。
  第三条 非居民需要享受收协定待遇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凡未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的,不得享受有关收协定待遇。
  第四条 务机关应为纳人提供优质和高效服务,及时通过电话、面谈、网络、函件等多种方式解答有关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务咨询。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是指,按有关国内法律规定或收协定不属于中国收居民的纳人(含非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个人)。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务机关是指,对非居民在中国的纳义务,按法律规定负有征管职责的国家务局或地方务局。
  第二章 审批申请和备案报告
   第七条 非居民需要享受以下收协定条款规定的收协定待遇的,应向主管务机关或者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提出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
  (一)收协定股息条款;
  (二)收协定利息条款;
  (三)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
  (四)收协定财产收益条款。
  第八条 本办法规定的有权审批的务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务机关(以下称省级务机关)根据本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负荷等实际情况确定后及时公布,并报国家务总局备案。
  第九条 在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提出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时,纳人应填报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表》(见附件2);
  (二)《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分别企业和个人填报,见附件3和附件4);
  (三)由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收居民身份证明;
  (四)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产权书据、合同协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或者中介、公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
  (五)务机关要求提供的与享受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
  在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时,非居民可免予提交已经向主管务机关提交的资料,但应报告接受的主管务机关名称和接受时间。
  第十条 同一非居民的同一项所得需要多次享受应提请审批的同一项收协定待遇的,在首次办理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后的3个公历年度内(含本年度)可免予向同一主管务机关就同一项所得重复提出审批申请。 
  前款规定的同一项所得是指下列之一项所得:
  (一)持有在同一企业的同一项权益性投资所取得的股息;
  (二)持有同一债务人的同一项债权所取得的利息;
  (三)向同一人许可同一项权利所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
  本条第一款所述同一项收协定待遇是指同一收协定的同一条款规定的收协定待遇,不包括不同收协定的相同条款或者相同收协定的不同条款规定的收协定待遇。
  第十一条 非居民需要享受以下收协定条款规定的收协定待遇的,在发生纳义务之前或者申报相关纳义务时,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应向主管务机关备案:
  (一)收协定常设机构以及营业利润条款;
  (二)收协定独立个人劳务条款;
  (三)收协定非独立个人劳务条款;
  (四)除本条第(一)至(三)项和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收协定条款以外的其他收协定条款。
  第十二条 在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备案时,纳人应填报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备案报告表》(见附件1);
  (二)由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收居民身份证明;
  (三)务机关要求提供的与享受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
  在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时,纳人或扣缴义务人可不再填报《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务总局令第19号)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收协定待遇报告表》以及其他已经向主管务机关提交的资料。
  第十三条 非居民发生的纳义务按国内法律规定实行源泉扣缴的,在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备案时,纳人应向扣缴义务人提交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应该填报、提交的资料,由扣缴义务人作为扣缴报告的附报资料,向主管务机关备案。
  
  第三章 审批与执行
  第十四条 务机关在接受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后,应分别情况进行以下处理:
  (一)主管务机关不是有权审批的务机关但接受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的,由主管务机关按照有权审批的务机关的规定直接上报或层报有权审批的务机关。
  (二)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可以要求或委托下级务机关调查核实有关的情况;
  (三)对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予受理的审批申请,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应当及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决定及理由;
  (四)审批申请及提供的有关资料存在不准确、不齐全等不能满足审批需要情形的,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更正或补正。
  第十五条 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可不予受理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
  (一)按国内法律规定不构成纳义务的所得事项;
  (二)申请享受的收协定待遇不属于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应该审批的范围;
  (三)提出审批申请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可以追补享受收协定待遇的时限;
  (四)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供与享受收协定待遇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且在有权审批的务机关通知更正或补正后90日内仍不补正或更正,又无正当理由的;
  (五)其他不应受理的情形。
  第十六条 在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或者主管务机关接受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申请之日起的下列时间内,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应做出审批决定(包括不予受理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审批结果;做出不予享受收协定待遇或者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暂不享受收协定待遇决定的,应说明理由:
  (一)由县、区级及以下务机关负责审批的,为20个工作日;
  (二)由地、市级务机关负责审批的,为30个工作日;
  (三)由省级务机关负责审批的,为40个工作日。
  在前款规定期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有权审批的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在本条前两款规定的时限内未书面通知申请人审批结果的,视同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已做出准予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审批。
  第十七条 在审查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时,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是否可以享受有关收协定待遇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暂不执行有关收协定待遇及理由,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务机关报告;需要启动相互协商或情报交换程序的,应同时按有关规定启动相应程序。
  处理前款所述上报情况的各级务机关应在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工作时限内做出处理决定并直接或逐级通知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或者完成再上报程序,直至层报国家务总局。
  第十八条 在取得准予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后,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可在申报纳时按照审批决定执行,但应填报《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执行情况报告表》(见附件5),向主管务机关报告实际执行情况。
  
  第四章 后续管理
  
  第十九条 非居民已经按照本办法第二章和第三章规定完成备案或审批程序,并已实际享受收协定待遇的,纳人、扣缴义务人和务机关应按本章规定继续做好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后续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按照本办法规定已报告的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发生变化的信息不影响非居民继续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可继续享受或执行相关收协定待遇;
  (二)发生变化的信息导致非居民改变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应重新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或审批手续;
  (三)发生变化的信息导致非居民不应继续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立即停止享受或执行相关收协定待遇,并按国内法律规定申报纳或执行扣缴义务。
  第二十一条 在中国发生纳义务的非居民可享受但未曾享受收协定待遇,且因未享受该本可享受的收协定待遇而多缴款的,可自结算缴纳该多缴款之日起三年内向主管务机关提出追补享受收协定待遇的申请,在按本办法规定补办备案或审批手续,并经主管务机关核准后追补享受收协定待遇,退还多缴的款;超过前述规定时限的申请,主管务机关不予受理。
  按前款规定取得的退款属于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减免退,不退还利息。
  第二十二条 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已经享受或者执行了有关收协定待遇的,应该取得并保管与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凭证、资料,保管期限不得短于10年。
  第二十三条 主管务机关应收集和保管与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备案以及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确保有关数据完整和准确,并建立与反避调查、收情报交换、务检查和相互协商等国际收管理程序间信息共享和互动的动态管理监控机制。
  各级务机关应做好所负责辖区内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情况汇总统计工作,按年向上级务机关填报《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执行情况汇总表》(见附件6)。
  第二十四条 务机关应通过审核评、纳检查、执法检查等征管或监督环节,根据执行收协定风险,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从非居民已享受收协定待遇(含备案类和审批类)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核、复核或复查,审核、复核或复查内容包括:
  (一)非居民是否符合享受收协定待遇的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收协定待遇;
  (二)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条件发生变化的,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正确的务处理;
  (三)是否存在未经务机关审批或备案自行享受协定待遇的情况;
  (四)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是否正确履行了本办法规定的审批职责,审批决定是否恰当;
  (五)是否存在其它未正确执行本规定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 在审查非居民已享受收协定待遇情况时,主管务机关发现报告责任人未履行或未全部履行本办法规定的报告义务;或者需要报告责任人在其已提供资料以外补充提供与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的,可限期要求报告责任人提供相关资料。
  本办法规定的报告责任人包括按有关规定应向务机关报告信息或提供资料的纳人、扣缴义务人或其他相关责任人。
  第二十六条 在处理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各项工作中,务机关之间(含国家务机关与地方务机关之间以及跨地务机关之间)应相互支持和协助,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有关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信息管理涉及多个主管务机关或有权审批的务机关的,各务机关可要求其他相关务机关协助查证信息;被要求的务机关应自接到协助查证要求之日起20日内回复办理情况。
  不同主管务机关或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涉及同一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同一事项的处理,应力求协调一致;不能协调一致的,报共同的上级务机关裁定。
  第二十七条 主管务机关发现非居民已享受收协定待遇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做出不予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的处理决定: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提出审批申请,或者虽已提出审批申请但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未做出或未被视同做出准予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决定,且经主管务机关限期改正但仍未改正,又无正当理由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报告,且经主管务机关限期改正但仍未改正,又无正当理由的;
  (三)未按本办法规定提供相关资料,且经主管务机关限期改正但仍未改正,又无正当理由的;
  (四)未在主管务机关要求的限期内补充提供有关资料,又无正当理由的;
  (五)因情况变化应停止享受收协定待遇但未按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立即停止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
  (六)经调查核实不应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属于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情形的非居民可自结算缴纳补征款之日起三年内向主管务机关提出追补享受收协定待遇的申请,并按照主管务机关要求改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经务机关核实确可以享受有关收协定待遇后追补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退还补征款,但不退还相关滞纳金、罚款和利息。
  第二十九条 纳人提请务主管当局相互协商的,按照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条款及其有关规定执行,可不受本办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时间限制。
  第三十条 在审查非居民已享受收协定待遇情况或追补享受收协定待遇申请时,主管务机关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是否可以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应将有关情况向上级务机关报告;需要启动相互协商或情报交换程序的,应同时按有关规定启动相应程序;决定暂不退,或者要求纳人或扣缴义务人暂不享受或执行收协定待遇,或者按有关规定提供纳担保的,应将处理决定及理由书面通知纳人或扣缴义务人。
  第三十一条 各级务机关应将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根据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补充完善以下内容:
  (一)建立健全跟踪反馈制度。务机关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或备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适时完善工作机制。
   (二)建立档案评查制度。各级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反映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过程和结果的档案,妥善保管各类档案资料,上级务机关应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评查。
  (三)建立层级监督制度。上级务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务机关执行收协定情况的监督,不断提高执行收协定的准确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主管务机关发现非居民已享受的收协定待遇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按征管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处理: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提出审批申请;或者虽已提出审批申请但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未做出或未被视同做出准予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决定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报告的;
  (三)未按本办法规定或者主管务机关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的。
  第三十三条 按本办法规定应填报或提交的资料与同一报告责任人以前已经向同一主管务机关填报或提交的资料相同的,该同一报告责任人可免予重复填报或提交相关资料。
  第三十四条 主管务机关在执行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时,对纳人和扣缴义务人分别以下情形处理:
  (一)对按国内法律规定应实行自行申报纳的,按照征管法有关规定向纳人补征款,加收滞纳金。其中纳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申报,构成不当享受收协定待遇而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款的,按照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处罚;
  (二)对按国内法律规定应实行源泉扣缴的,按照征管法有关规定向纳人补征款;对扣缴义务人按照征管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务机关应按本办法规定及时办理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相关事项。因务机关责任造成处理错误的,应按征管法和收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下列时间不计入务机关按本办法规定处理有关事项所占用的工作时间:
  (一)纳人或扣缴义务人按要求补充提供资料的时间;
  (二)与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进行情报交换或相互协商的时间。
  第三十六条 非居民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是对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提供的资料与收协定规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真实申报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因纳人或扣缴义务人提供虚假的信息资料做出准予享受收协定待遇审批决定的,有权审批的务机关或其上级务机关经核实后有权撤销原审批决定,并分别以下情形处理:
  (一)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尚未执行原审批决定,但非居民仍需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可要求其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二)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已经执行原审批决定,但根据核实的情况不能认定非居民不应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处理,并责令限期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三)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已经执行原审批决定,且根据核实的情况能够认定非居民不能享受相关收协定待遇的,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因务机关审批不当造成非居民不应享受而实际享受收协定待遇的,除因纳人或扣缴义务人提供虚假信息资料所致情形外,按照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被认定为违反国内法律规定的行为,并按国内法律规定已作追究责任处理的,不再按本办法规定重复追究责任。
  第四十条 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对主管务机关或有权审批的务机关做出涉及本规定的各种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陈述理由、申辩意见、要求听证、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非居民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按本办法规定应由其办理的事项;代理人在代为办理非居民的委托事项时,应出具非居民的书面授权委托书。
  第四十二条 纳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可以复印件向务机关提交按本办法规定应该提交的凭证或者证明,但应标注原件存放处,加盖报告责任人印章,并按务机关要求报验原件。
  第四十三条 按本办法规定填报或提交的资料应采用中文文本。相关资料原件为外文文本且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翻译成中文文本的,报告责任人应按照务机关的要求翻译成中文文本。
  第四十四条 收协定或国家务总局与协定缔约对方务主管当局通过相互协商形成的有关执行收协定的协议与本办法规定不同的,按收协定或协议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国家务总局关于修改〈外国居民享受避免双重征协定待遇申请表〉的通知》(国函发[1995]089号)同时废止。
  需要享受收协定待遇的纳义务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之后(含当日)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发生的纳义务在2009年10月1日之后需要追补享受收协定待遇的,也应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本文颁布机关:国家税务总局,来自:公司投资律师,引用及转载应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若需聘请公司法律师,请立即致电杨春宝高级律师:1390 182 6830(咨询勿扰)
 
关注法律桥微信公众平台 杨春宝高级律师电子名片
欢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 请注意文明用语,请勿人身攻击。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您应当对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负责。
  • 请勿在此提出法律咨询,法律咨询请去法律桥论坛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网站管理员有权删除违反上述提示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本站声明:
本站所载法律法规类文件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其完整性、时效性负责。引用时请使用官方正式文本。
关于本站 | 版权隐私 | 联系律师 | 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律师微博 | English | China Sites
投资并购律师 Since 2000,上海杨春宝高级律师 版权所有。欢迎链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中国上海市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15层、16层 电话:1390 182 6830 ICP备案序号:沪ICP备05006663号
(谢绝推销!法律咨询请去本站法律论坛提出,本站不接受电话法律咨询,谢谢配合!)
关键字[公司法-外商投资-证券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顾问-外资并购-物权法-外资导向-境外投资-资产重组-国企改制-上市公司收购-民事诉讼]